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名言 > 名人名言 >
最新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排行 推荐名人名言

陈士橹

时间:2020-10-28 23:14来源:名人名言 作者:在线人生 点击:

陈士橹(1920.9.24-2016.4.25),浙江省东阳市人,飞行力学专家,中国飞行器飞行力学的学术带头人,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


陈士橹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学系获学士学位; 1958年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毕业,获副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士橹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陈士橹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浙江省东阳市


出生日期

1920年9月24日



逝世日期

2016年4月25日


职业

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

莫斯科航空学院


主要成就

入选《世界科技名人录》(1994年)

中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目录

1人物生平

2主要成就

3社会任职

4人物评价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陈士橹

陈士橹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县千祥镇上东陈村。


1933年,13岁毕业于千祥小学后,由父亲陪同到金华报考浙江省立第七中学(现金华第一中学);从初二起,年年都获奖学金,高中考取了公费,并终于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金华高中。


1941年夏,陈士橹被西南联大航空工程学系录取;同年8月,陈士橹从重庆辗转数日后顺利到达昆明,开始了在西南联大的学习历程。


1945年,陈士橹以全班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学系,先后在西南联大、清华大学任助教。


1946年夏,三校复员回京津,陈士橹回北京清华大学航空系任助教。


1948年,承上海交大航空系主任王宏基先生(原西南联大航空系教授)介绍,由清华转至上海交大航空系任助教,后升为讲师。


1952年,调入新组建的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系空气动力学教研室任教。


1956年,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师从航空界著名的奥斯托斯拉夫斯基教授,仅用两年时间获得了一般学生需要3-4年才能获得的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


1959年,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中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


1962年前后,国防科委召开所属高校研讨会,专题研究讨论教材编写事宜,推动教材建设,规范教材编写要求。


1980-1990年,先后赴联邦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和考察,曾被邀聘为日本第十六届国际宇航科学大会(ISTS)分会主席。


1981年,陈士橹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92年,其主持的飞行力学学科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办学科评估中获相关27学科点全国总分第一。


1994年,陈士橹被聘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不久又成为美国宇航学会副资深委员,入选《世界科技名人录》。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7月,西工大航天工程学院更名为航天学院,陈士橹继续任名誉院长。。


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折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士橹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被评鉴为开拓新的学科研究分支。在弹性飞行器建模、伺服气动弹性动态耦合、稳定性分析、主动控制系统的设计等方面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新颖的分析研究方法,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应用于飞航等型号设计。


20世纪60年代,陈士橹对飞行力学的许多问题就作了较深入的研究。陈士橹被钱学森先生点名委派到航天部三院701所担任顾问,与其他专家一起,帮助解决型号设计、研发、生产中的难题。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他选择了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这个学科研究方向。


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把现代控制理论研究方法应用于飞行力学研究,提出利用最优化过程理论、极大值原理及动态规划研究最优弹道。


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士橹致力于发展飞行力学学科,开辟学科新领域。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先后把主动控制技术、鲁棒控制理论、容错控制理论应用于飞行力学,着重在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陈士橹和他培养的第九位博士、博士后南英及其他在读博士,先后研究了地-空弹复合制导、拦截区、地-地弹道控制、精度分析、弹道/总体设计,巡航弹的最有轨迹规划与制导,航天器载入轨迹与制导,导航与控制、气动力辅助变轨等。上述成果分别在航天、航空设计单位得到应用,为国防事业做出了贡献。


陈士橹跟踪国际先进水平,结合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及国防现代化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将弹性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方向推向了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围绕空间飞行器多个方向进行攻关,进一步研究了飞行器系统优化设计、飞行器总体优化设计、飞行器最优拦截与交会、飞行器敏捷性、大型捆绑运载火箭动力学与故障仿真、多体挠性结构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以及伴随卫星动力学建模等项目,采用理论研究、数字仿真与软件系统研制等相结合的方法,促进了理论成果向工程应用的转化。此外,还致力于现代高速、弹性飞行器飞行力学及航天器轨道控制研究,并在研究中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论文论著

陈士橹主编有《飞行器飞行力学》,撰有《现代飞行器动态特性的几个问题》、《最优过程理论在飞行力学中的应用》、《弹性飞行器纵向稳定性分析》等论文。


折叠人才培养

培养成果

1952-1956年,陈士橹先后讲授高等数学、空气动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飞行力学(包括飞机气动计算及飞机稳定性与操纵)等课程;1959年,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中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


截至2013年11月,陈士橹已亲自培养博士生32名、博士后5名; 学生有: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唐硕,厦门工学院校长蔡远利,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所总工程师祝小平教授,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黄福铭,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的袁建平教授等。


他培养的第三位博士、西北工业大学唐硕教授,成功地将有关理论应用于中国某海防型号导弹的设计,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


教学成果

1964年,陈士橹亲自编写了教材《导弹动态误差》,这本教材成为后来飞行力学专业的范本。


折叠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0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优秀教育工作者"

1991年 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资料来源:

折叠编辑本段社会任职


陈士橹是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宇航无人飞行器学会名誉理事,陕西省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宇航组第二届召集人,美国宇航学会(AIAA)副资深委员。


折叠编辑本段人物评价

陈士橹为推进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中国航天科技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作出了突出贡献。(陕西日报评)


陈士橹先生的一生是为中国航天事业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一生,是为国防建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敢于担当、鞠躬尽瘁的一生。(西北工业大学新闻网评)


陈老师在中国的飞行力学界独树一帜,弹性体和飞行力学都有人在研究,但是把两个结合起来,在国内他开始得是最早的,成果也最丰富,在中国开辟了一个很好的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航天二院总设计师于本水评)


陈士橹一生对中国科技事业、航天事业、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西工大党委常务副书记赵瑞君评)


陈士橹院士不仅对西工大宇航工程专业的保留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中国航天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他对航天教育的坚持、如果没有他对航天人才持续不断的培养和输送,今天中国的航天事业也许会落后很多年。(厦门工学院校长蔡远利评)

  • 上一篇:张继
  • 下一篇:陈赛娟
  • 相关名言